第1289章 苟在天灾末世的日子(16)_快穿之炮灰她选择种田
新笔趣阁 > 快穿之炮灰她选择种田 > 第1289章 苟在天灾末世的日子(16)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289章 苟在天灾末世的日子(16)

  这个消息,仿佛一阵强心剂,给晒会儿太阳都需要排队、不到万不得已不想开口说话免得体力流失的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。

  几乎每个人都在聊雪地蔬菜的事:

  “看到负二楼门口张贴的照片了吗?听说是无人机拍摄的,雪地里长出了许多这样的菜,马上就有口福了。”

  “这菜我认识,乌塌菜嘛!以前老家种了喂猪的,现在想吃一口竟成了奢侈。”

  “快了!再等个把月应该能吃了,看照片长得不算少,每人半颗一颗分不到,几片叶子怎么也得有吧?”

  “……”

  老百姓关心的是总算能吃上一口新鲜蔬菜了,政府领导们聚在一起,则是在研究这些菜是怎么冒出来的。

  尽管这些菜苗经过检验检测确定无毒可食用,可来源不明这一点总归让决策者生疑。

  “……不仅我们市,周边地区也都有发现,像是一夜之间冒出来似的。”

  “照这么说,应该不是人为。这种天气环境,个人没有这么大的能耐。如果是群体……这么大的覆盖面,我们的无人机一直在巡逻,有异常早就发现了。”

  “确实!何况这时候有种子、能种菜让大伙儿改善伙食的人,称他/她为‘英雄’都不为过,何必偷偷进行?上交给政府,不是更方便?所以我认为是自然生长出来的。”

  “我也觉得不是人为,恐怕是极寒天气下,物种的适应反馈。生物界不是有句话叫‘适者生存’嘛。”

  一把手沉吟片刻问秘书:“南部和北部到现在都没发现这两种菜?”

  “是的,只我们中原这一片有。”

  这就奇怪了。

  一把手指尖敲着桌面,百思不解。

  有人突发奇想:“会不会是我们中原的气温刚刚好适应这两种菜生长?”

  大伙儿一想有道理。

  北方气温低到爆表,具体多冷气象专家也预测不出来了。

  南方湿度大,一下雪就结冰,农作物早就冻死了。

  也就中原相对好点儿,最低气温尚且还在零下三十度左右徘徊,气候干燥积雪相对蓬松,抗寒耐低温的种子被雪包裹着反而发芽了……

  讨论来讨论去,似乎也就这个观点最合理。

  一把手让秘书整理会议资料,一会儿上报总部。

  “对了,你和匿名邮件人还保持着联系吧?问问他/她是否需要新鲜蔬菜。”

  做好事不留名的徐·英雄·茵当天晚上上网时,发现邮箱里躺着一封来自市政办公厅秘书处的邮件,看完抽了抽嘴角。

  这是真心想要回报她的贡献还是想借机打探她的住址啊?

  无论哪个,姐是缺一颗两颗青菜的人吗?

  当即回复:不需要,谢谢!

  那厢,一把手听完秘书转述若有所思:冰封三个多月不需要绿色蔬菜?这么看来,对方要么不是普通人,要么……是南半球的居民?

  只有南半球没被冰雪覆盖,反而处处都像盛夏天,南极冰山据说已经融了好几座。

  高温辐射下,人们出行困难,热射病导致的死亡率是个可怕的数字。高纬度地区很多民居都没装空调,气温爬到四十度后不得不搬到地下生活。

  但那些耐热耐高温的植被却犹如到了天堂,根部汲取着南极冰山融化的雪水,一夜间窜了好几公分。

  南半球各国都在考虑,要是从此以后常年高温,他们打算借参天大树建空中住宅、研发私人飞行器、开辟飞行航道。

  明明都在地球上,差距却是如此大。

  一个地球仿佛被结界隔成了两个世界,旱的旱死、涝的涝死。

  但要说举国搬迁去南半球,也不现实。

  高温导致的疾病、死亡率也不低,有些地区因为消杀不及时造成瘟疫肆虐。

  何况匿名邮件提到极寒两三年后进入高温,届时全球高温海平面上升,山火、海啸、疾病等灾难纷至沓来,南半球也不见得多安生。

  倒不如踏踏实实扩建地下基地、改善居住环境,尽量挺过极寒、高温这几年,以求保全尽量多的人类,生命不息、薪火相传。

  徐茵回完信,继续浏览新闻。

  各地的网络系统时好时坏,消息断断续续的并不全面。

  于是她“翻墙”连上了南半球一个国家的新闻网。

  说起来,这“翻墙”技术还是小瑾同志教她的,关键时刻确实挺管用。

  徐茵上了会儿网,多少了解了高温笼罩下的南半球目前是什么情况。

  过两年,北半球也难逃这样的局面,甚至比这更糟糕。因为经历长达两年的极寒,物资已经极其匮乏。

  不像南半球,高温虽然也诱发了不少疾病、死亡,但热带作物种植比在极寒天气下要相对容易。

  这么一想,还是得多种田、广积粮,为后续做准备。

  徐茵收起电脑,探头看了看,见小伙伴们睡得很香,蹑手蹑脚下到负五层,推开设备房的逃生门,出去是机器人日以继夜建造的另一座地堡。

  只不过和他们现在生活的地堡不一样,这里不仅大,而且每层都是种植区,土壤是她上个小世界未雨绸缪囤的营养土,为提高存活率,还掺了一点点桃源星息壤土。

  区块之间留出了一个围着护栏的天井,采光系统输入的自然漫射光,透过天井能照到每一层,护栏旁每隔一段距离安着一套全自动灌溉设备,出水口放了一颗细碎的温泉炽石,喷洒出的水温度保持在十六度上下,久而久之,整座地堡就像是一座超级大的多层蔬菜大棚。

  根据光照和灌溉强度的不同,她给每块区域竖了个牌子,写上作物种类,阳光充沛、灌溉力度大的楼层、区域,用来种植水稻、土豆、玉米,阳光充沛但不需要频繁灌溉的区域种植小麦、棉花;即使有天井也晒不到阳光的阴暗区域,种植木耳菜、大白菜、奶白菜、芥菜等喜阴作物;负十层甚至更深的阴暗暖湿区域,用来繁殖菌类作物。

  她把“大棚”建造、规划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,有缺陷的地方加以改进,一点一点打造成温带和亚热带植物生长的宜居环境。

  至于耐高温的热带作物,过两年有的是机会栽种,就不浪费“大棚”有限的空间了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xquge.cc。新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xquge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